公司新闻

上海汽配2024年营收215亿净利润增长1732%扣非净利

来源:未知作者:admin 日期:2025-04-14 点击:

  上海汽配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.50亿元,同比增长12.66%,归属净利润1.89亿元,同比增长17.32%。

  2.然而,扣非净利润为1.68亿元,同比下降7.93%,显示公司在非主营业务方面的表现有所下滑。

  3.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1.01亿元,同比增长13.72%,主要得益于汽车热管理系统和发动机系统产品的双增长。

  4.外销收入9.13亿元,占营业收入总额的42.47%,同比增长59.83%,内销收入12.37亿元,占营业收入总额的57.53%,同比降低7.49%。

  5.为应对市场竞争,公司需进一步优化国内市场的销售策略,提升自动化程度,加强研发投入和成本控制。

  4月21日,上海汽配发布2024年年报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.50亿元,同比增长12.66%;归属净利润1.89亿元,同比增长17.32%。然而,扣非净利润为1.68亿元,同比下降7.93%,显示出公司在非主营业务方面的表现有所下滑。报告期内,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1.01亿元,同比增长13.72%,主要得益于汽车热管理系统和发动机系统产品的双增长。

  2024年,中国汽车行业整体表现良好,产销分别完成3128.2万辆和3143.6万辆,同比增长3.7%和4.5%。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.8万辆和1286.6万辆,同比增长34.4%和35.5%,占新车总销量的40.9%。上海汽配在这一背景下,实现了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。

  从产品线来看,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销售收入17.14亿元,同比增长15.34%;发动机系统产品销售收入3.87亿元,同比增长7.08%。然而,区域销售表现分化明显。外销收入9.13亿元,占营业收入总额的42.47%,同比增长59.83%;内销收入12.37亿元,占营业收入总额的57.53%,同比降低7.49%。这一现象表明,公司在国内市场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,外销市场的拓展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。

  客户结构方面,上海汽配向大众、通用、丰田等知名汽车制造商供货,并具备燃油、混动、纯电全覆盖的供货能力。尽管如此,内销市场的下滑仍需引起重视,公司需进一步优化国内市场的销售策略,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。

  截至报告期末,上海汽配的募投项目正在稳步推进。全部达产后,公司将形成年产1910万根汽车空调管、490万根燃油分配管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产品的产能,并配套高标准的研发中心。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浙江海利特,定位为未来中长期国内最大、最先进的生产基地。

  浙江海利特在产线建设过程中,进一步优化了工艺布局,提升了自动化程度。公司在自动生产、自动物流、自动检测等环节加大了投入,初步搭建了自动原料配送、自动生产、成品自动入库、售后质量可追溯的自动化工艺雏形。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,也为公司未来的技术储备和产品创新奠定了基础。

  研发能力方面,浙江海利特的研发中心在上海实验中心的基础上,进一步购置或更新了实验设备,加强了研发、实验的能力范围和实验精度。公司未来将开展多个课题的研发项目,为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然而,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也带来了成本压力,公司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
  在成本控制方面,上海汽配凭借多年的研发经验,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即优化生产工艺,确保最高生产效率。量产过程中,技术和生产部门持续提出VAVE方案,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,探索新材料和新零件的应用,实现降本增效。这一策略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,但也对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  合规经营方面,公司高度重视生产经营的合法合规性,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。报告期内,公司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,不存在重大诉讼、仲裁。良好的合规性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,但也需警惕潜在的法律风险,尤其是在国际化布局过程中,需加强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。

  总体来看,上海汽配在2024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,外销市场的显著提升成为业绩亮点。然而,扣非净利润的下滑和内销市场的表现不佳,仍需公司进一步优化经营策略。募投项目的推进和自动化程度的提升,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,但成本控制和合规经营仍是公司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。